清末民初,西方体育运动和服饰文化传入中国并深刻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方式。其中,体操是近代中国女子体育发展最早的项目,体操服的变化生动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身体观念和着装观念的变迁。通过对近代报刊杂志刊载的照片、漫画、广告等图片材料以及相关新闻报道、评论和文学作品等文字材料的分析,可将中国近代女子体操服的款式特征归纳为清末民初“平直风貌”、二十年代“改良与折衷”、三四十年代“取法西洋”。这3个阶段的款式变化受近代“放足运动”和“天乳运动”2场身体解放运动的影响,反映了体操服承载的不同身体观念,为理解中国近代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提供新的视角。
低温碱尿素法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是我国原创的绿色再生纤维生产技术,开发合适的长丝纺丝机是该生产技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阐述对R535A型黏胶长丝半连续纺丝机进行局部改造,以实现纺丝,改造后纺速可达75 m/min。可以直接用FCT-3000型黏胶长丝连续纺丝机纺丝,纺速为60 m/min,强度低于1.3 cN/dtex。在FCT-3000型连续纺丝机基础之上增加牵伸装置开发出新的连续纺丝机,低温碱尿素法纺丝液在其上再生纺丝纺速可达90 m/min以上,纤维强度大于1.6 cN/dtex,该方案为较优。
为解决牛仔服装布面质量问题,总结3种牛仔布质量问题的原因。C 58.3 tex皮芯复合纱的生产,芯纱选择了长丝包芯纱,解决了细纱芯纱断头多和整经以后断头多的问题,提高了布面质量。涤/羊绒60/40 51.3 tex皮芯复合纱的生产,采用并条过一并,外包纤维皮芯分离,涤纶包覆内部,与涤/羊绒70/30 51.3 tex包77.7 dtex莱卡3.5倍包芯纱对比,涤纶和羊绒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包覆纱羊绒含量提高了10%,对减少布面起毛起球现象和提升服用性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腈纶/涤60/40 49.2 tex皮芯复合纱的生产,用对造成布面刺痒感的羊毛作为芯纱包覆到纱线内,对芯纱细纱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确保减少断裂伸长率和纱线细节,减少芯纱断头数,对皮芯复合纱的芯纱张力进行试验,确保包覆效果,羊毛被包覆到纱线内,对磨毛牛仔服装的刺痒感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皮芯复合纱是一种蓬松柔软、吸水性好、弹性好、条干均匀、强力高的纱线,采用此纺纱方式,可以解决布面质量问题,并实现理想的服用性能。
基于现代时尚基础,探讨土家族几何纹样在现代川剧服饰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研究法厘清土家族几何纹样在现代川剧服饰设计中的融合创新路径及其自身创新机制;结合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选择川剧变脸服装设计为典型案例,为土家族几何纹样与现代川剧服饰融合创新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将土家族几何纹样的样式和色彩融入川剧服饰设计,可为设计师提供持续的创意源泉,助力其创作兼具地域性、时代性及民族性的川剧服饰作品。通过开展土家族几何纹样与川剧服饰关系的学术研究,探索传统文化的时尚转化路径,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人工智能AI时代或已到来,传统时装画课程如何教学并培养学生融入新时代的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通过对AI绘图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对时下AI绘图争议案例进行分析,归纳专业学科面临的相关挑战,提出推动AI融入时装画教学、强化时装画手绘基本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与创造力、深入挖掘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等4项建议,以应对新时代带来的挑战。时装画教学在拥抱AI绘画技术的同时,还需要防范潜在风险,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制定教学内容。
绵羊毛、山羊绒的准确鉴别是纤维含量检测的一大技术难题,传统检测方法依靠显微镜通过人工逐根区分鳞片结构、细度等外观形态来鉴别,主观经验严重制约检验效率和数据的稳定性及重现性。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检测技术的发展,飞行时间质谱法、扫描电镜法、基于局部特征词袋模型的鉴别法已逐步应用于羊毛羊绒的检测中。在传统检测技术基础上,重点总结飞行时间质谱法、扫描电镜法、基于局部特征词袋模型的鉴别法等在羊毛羊绒检测方面的发展与应用,为羊毛羊绒检测技术的不断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Stable Diffusion和LoRA模型的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构建AIGC范式用于生成具有巫溪嫁花风格的纹样。研究创新点在于将LoRA模型应用于巫溪嫁花纹样的智能化设计,实现对传统纹样的深度学习和风格迁移;同时采用SSIM和FID指标客观评估生成图像的质量,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创新性。结果显示,构建的AIGC范式能有效生成具有巫溪嫁花风格的纹样,为传统纹样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路径,后续研究将致力于优化模型的泛化能力,以期为传统艺术的数字转化及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柔性可穿戴设备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柔性金属基导电纱线作为可穿戴设备各功能元件的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用于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柔性金属基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混纺、涂层、包覆、纺丝及其他方法,深入探讨各种方法的原理、优劣势,并分析各方法在不同可穿戴场景下的应用。梳理柔性金属基导电纱线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趋势,尤其是包覆纱线结构与独特优势,并客观分析各种导电纱线的最新应用案例,为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柔性金属基导电纱线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发展。
从抗菌肽的生物合成技术在抑菌纺织品应用这一角度出发,详述抗菌肽的来源和抗菌原理、抗菌肽的生物合成及生物表达系统、抗菌肽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生物学改造策略,提出抗菌肽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应用思路,以及纺丝方法对纺织品抑菌整理的优势,并对纺织品抑菌材料的应用进行总结。
为解决阳新布贴传承中存在的社会关注度不足、创新程度不高、产品运用场景较为单一等问题,运用CiteSpace对阳新布贴研究现状进行数据调研,分析阳新布贴的艺术特点、传统运用途径和数字化运用前景;运用二维软件CorelDRAW、Photoshop完成阳新布贴图案的数字化设计,并尝试将图案数字资源应用于服装设计、产品设计、文化展示平台中。研究表明,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阳新布贴图案的创新设计,产生的图案数字资源利用率高、运用场景丰富,相较于传统设计方式具有便捷、直观、交互性强的优势,能有效地推动阳新布贴的创新性传承。